实验研究
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11) : 996-100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11.008
摘要
背景

人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基因,但国外不同文献报道的结果不尽一致,而国内对人UM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相关的作用通路的研究较少。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人UM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分析差异基因参与的重要信号通路。

方法

收集在北京同仁医院因原发性UM行眼球摘除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梭形细胞型UM的组织标本4例,以正常供体葡萄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芯片技术筛查2种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并使用GOEAST富集分析软件对差异基因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及参与的通路进行分析。

结果

与正常的葡萄膜组织对比,人UM中有4 165个差异基因,占12.50%,其中包含1 236个上调基因和2 929个下调基因,分别占3.71%和8.79%。人UM组织中上调5倍或以上基因为113个,下调50%的基因为1 053个;上调10倍或以上的基因为21个,下调90%或以上的基因为422个;上调50倍或以上的基因为1个,下调98%或以上的基因为33个;上调100倍或以上的基因为1个,下调99%或以上的基因为5个。按功能学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中包括细胞分化与增生基因、发育相关基因、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免疫应答基因、调节转录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凋亡以及抗凋亡相关基因等;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代谢通路涉及血管形成过程的代谢通路、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激酶通路以及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代谢通路等。

结论

人UM组织与正常人葡萄膜组织中基因表达谱明显不同,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除参与血管生成、激酶通路等已知的UM发育有关的代谢通路外,还涉及免疫系统的变化。人UM的发生和进展是多种基因、多种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本文: 杜葵芳, 顼晓琳, 李洋, 等.  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 (11): 996-100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11.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UM主要见于脉络膜组织,少部分见于虹膜和睫状体组织,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组织的黑色素细胞,好发于50~80岁人群[1],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主要致死原因是肝脏转移。一项美国的随访研究发现,UM的发病率在1973—2008年无明显改变,放射治疗或其他保留眼球的疗法逐渐成为主要手段,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提示UM的预后与治疗方法无关[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已经发现在UM组织中有较多的突变基因,包括癌基因(如GANQBRAF[3,4,5])、抑癌基因(如BAP1[6])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如LZTS1[7])等,但是这些基因的突变是否引起其他基因表达变化还不清楚。研究者根据原发性UM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将原发性UM分为低风险转移型(1型)和高风险转移型(2型)[8],进一步研究证实UM瘤体基底部、顶部及周边的基因表达谱无明显异质性,并从基因表达谱中选出少数显著差异基因及稳定的正常基因,研发基于PCR技术的15个基因集合检测,以准确将肿瘤组织进行分型及预后评估[9],但其使用的芯片是以往由美国Affymetrix公司制作的较老版本。本研究中利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最新的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以正常脉络膜组织为对照,对UM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筛选相关差异基因,并采用基因本体学(gene ontology,GO)分析对基因组或转录组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功能研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