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增生性DR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后房水中VEGF和PEDF水平的变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34(1) : 60-6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1.012
摘要
背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眼内新生血管形成,研究其病理机制有助于对PDR进行精准治疗,ranibizumab玻璃体注射是目前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的

研究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对房水中新生血管形成相关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含量的影响,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4年1至8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纳入2型糖尿病并发PDR患者15例15眼,其中1例患者合并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分别于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7 d行玻璃体切割术时通过前房穿刺收集房水样本各0.1 ml,采用ELISA检测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后房水中VEGF和PEDF质量浓度的变化。

结果

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房水VEGF质量浓度为(179.4±136.5)pg/ml,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7 d为(27.1±23.5)pg/ml,注射后房水VEGF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2,P=0.001)。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PDR患者房水PEDF浓度为(394.0±237.2)pg/ml,注射后7 d为(267.7±199.6)pg/ml,注射后房水PEDF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P=0.000)。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新生血管部分消退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出血少。

结论

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使房水中VEGF和PEDF质量浓度明显下降,眼部新生血管消失,避免了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出血。

引用本文: 王云鹏, 陈小红, 陈梅珠. 增生性DR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后房水中VEGF和PEDF水平的变化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 34(1) : 60-6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1.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促进因子,因此抑制VEGF成为新生血管性眼病治疗热点[1]。研究表明PDR患者血清和玻璃体VEGF含量明显升高,PDR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3]。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最先在人类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中纯化分离出来,是细胞内新生血管抑制因子之一[4,5]。Ranibizumab是结合和抑制VEGF-A异构体及其活性降解产物的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阻止VEGF发挥其相应的生物相应,抑制新生血管形成[6]。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能抑制眼内新生血管,但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后眼内房水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后房水VEGF和PEDF质量浓度的变化。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