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角膜胶原交联:机遇与挑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34(2) : 181-18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2.018
摘要

角膜胶原交联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治疗原发或继发角膜扩张以及其他角膜低生物力学状态的新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总结了常规胶原交联技术、快速交联技术以及跨上皮交联技术的特点,分析了跨上皮胶原交联联合基质环植入、飞秒激光、促渗剂的可行性以及儿童病例中开展交联技术的可行性,并对交联技术的其它适应证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董子献, 周行涛. 角膜胶原交联:机遇与挑战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 34(2) : 181-18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2.0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应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改变了长期以来仅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圆锥角膜的模式[1]。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光敏剂核黄素在A波紫外光(波长为370 nm)的激活下形成活性氧族,诱导胶原纤维的氨基之间发生化学交联反应,进而增加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2]。此外,胶原交联还可增加胶原纤维的直径、提高角膜对多种降解酶的抵抗作用。目前,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角膜扩张安全性较好,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角膜haze、基质水肿以及角膜内皮损伤[3,4,5,6]。一组病例报告显示,交联手术的失败率为7.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7]。术前角膜曲率偏高者易导致手术的失败,并且年龄超过35岁者易发生并发症。这主要与病程的时间偏长、角膜条件差有关。控制手术入选者的角膜曲率以及年龄对于减少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十分重要[8,9]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