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控制能力与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关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34(5) : 456-45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5.014
摘要
背景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评估对了解患者控制隐斜或间歇性偏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分析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融合性辐辏运动和分开运动与外斜视控制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63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双眼偏斜角度;采用修正纽卡斯尔控制分数(RNCS)方法评估外斜视的控制能力并进行评分;采用1~40的水平三棱镜排镜及调节性视标检测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恢复点和恢复易度检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测量参数与间歇性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患儿右眼和左眼的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95±1.63)D和(-2.01±1.73)D,受检眼视远和视近时斜视度分别为(36.67±15.69)和(38.25±14.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0.57,均P>0.05)。患儿视远及视近时融合性辐辏运动的破裂点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s=-0.41,P=0.03;rs=-0.56,P<0.01);而视远及视近融合性分开运动的破裂点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s=0.05,P=0.78;rs=0.04,P=0.75)。无论辐辏融合还是分开融合,融合恢复易度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

结论

融合性辐辏运动破裂点的检测能较好地提示间歇性外斜视的严重程度,有可能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指征之一。

引用本文: 傅涛, 王静, 苏庆, 等.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控制能力与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关系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 34(5) : 456-45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5.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类型。既往认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是在眼位偏斜占清醒时间的50%以上、视近的眼位控制恶化、立体视锐度下降或者眼位偏斜引起社交障碍时[1,2],但迄今关于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仍存在争议[3]。临床上常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对眼位偏斜的控制易度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患者对眼位偏斜的控制力差,则提示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先前的研究中曾报道了对间歇性外斜视控制力的一些定量评估方法[4,5,6]。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对外斜的控制依赖于融合性辐辏运动的能力。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评估对了解患者控制隐斜或间歇性偏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7],但目前相关的研究很少。本研究中检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融合性辐辏运动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恢复点和恢复易度,并比较其与外斜视控制之间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