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血液中补体系统活化状态的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34(7) : 645-64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7.015
摘要
背景

补体系统的活化参与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过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的发病具有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特点,其具体病因及其与血清补体水平和活化情况的关系鲜见报道。

目的

检测PSS患者发病时血液中补体活化情况,为探讨PSS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PSS患者79例为PSS组,同期纳入深圳市血液中心健康献血者83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个组受检者血清补体途径中共同的活化成分C3、经典途径及凝集素途径中共同的活化成分C4、IgG、IgM及IgA的质量浓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各组受检者血清经典途径标志物补体C1q、凝集素途径标志物纤维胶凝蛋白2(FCN2)、替代途径标志物补体Bb因子、3条补体活化途径中的共同活化产物C3a及终末期溶解型膜攻击复合物sC5b-9的质量浓度;同时分析PSS组患者血清C3a与sC5b-9质量浓度变化的关系。

结果

PSS组患者血清C3、C4、C1q、FCN2、C3a、sC5b-9、IgG、IgM和Ig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43、-2.913、-1.985、-2.620、-2.062、-2.500、-7.010、-6.327、-3.652,均P<0.05);PSS组患者血清补体Bb因子质量浓度为13.87(9.24,32.00)μ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0.51(12.90,33.5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PSS组患者血清sC5b-9质量浓度为0.41(0.16,1.32)μg/ml,血清C3a质量浓度为190.3(81.0,541.3)μg/ml,二者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s=0.832,P<0.001)。

结论

PSS患者活动期补体系统活化,可能是通过补体替代途径和/或经典途径及凝集素途径实现的。

引用本文: 陈文杰, 赵军, 祝天辉, 等.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血液中补体系统活化状态的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 34(7) : 645-64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7.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于1948年由Posner和Schlossman首次进行详细描述,以反复发作的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房角开放和眼压升高为主要特点,一般来说其病程有自限性[1,2]。但研究表明,约28.0%的PSS最终发展成为青光眼,提示PSS并非均为良性经过的自限性疾病[3]。PSS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失常及变态反应等有关[4,5,6]。近年来研究表明,补体系统的活化参与多种眼部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的病理过程[7,8,9]。前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补体C5水平的明显升高可能是促进病变进展的因素[10]。还有研究表明,补体活化参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进展[11,12]。PSS具有前葡萄膜炎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特征,但PSS与补体活化的关联性尚不明确。本研究中探讨PSS患者发病时血液中补体成分及补体途径的活化情况,为PSS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