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34(8) : 716-71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8.010
摘要
背景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发病率低,临床上较为少见,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对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其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

总结并分析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连续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诊断为Graves眼病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29例54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眼部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对患眼进行临床评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24例其中CAS≤2分患者44眼接受人工泪液点眼,3例CAS≥3分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疗法,2例3眼分别接受双侧眶减压术和Müller肌切除术。患者接受随访1.5~6年,评估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治疗效果,以眼球突出度及上睑退缩变化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

结果

29例患者中男5例,女24例;患者年龄5~18岁,平均1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球突出、眼睑退缩和眼睑肿胀,可伴有结膜充血、眼睑闭合不全。所有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0.8。CAS评分为0~2分者26例48眼,≥3分者(活动期)3例6眼。CT/MRI检查显示患眼眼眶脂肪组织容积增加,部分患眼可见眼外肌肌腹增粗。实验室检查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2例,占41.4%;甲状腺功能亢进者15例,占51.7%;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例,占6.9%。随访期间11例20眼症状好转,占37.9%;16例29眼病情稳定,占55.2%;2例4眼病情加重,占6.9%。

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临床症状较轻,病情活动性较低,预后较好。

引用本文: 俞丹洋, 魏锐利, 李玉珍, 等.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 34(8) : 716-71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8.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Graves眼病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病理过程以眼眶脂肪结缔组织增生和眼外肌增粗为主要特点,眼球突出、眼睑水肿、眼睑退缩、结膜充血和眼球运动障碍等是其主要临床特征,严重时可因视神经受压或角膜暴露而导致视功能损害。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等[1]。值得注意的是,Graves眼病在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较低,相关的报道不多。本文就上海长征医院就诊的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疗效。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