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液功能障碍被认为主要是泪膜构成的异常导致促炎因子的产生。近期的研究表明,泪膜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功能障碍,加速眼表上皮细胞的死亡和脱落,从而导致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泪膜不稳定和角膜神经末梢的高度敏感化。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后存在泪液功能障碍。本文就LASIK和SMILE术后泪液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泪液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生机制以及以机制为基础的合理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泪液功能障碍是由2006年的干眼专家共识首次提出,目前所指的干眼这类疾病不一定有泪液的量的减少,泪膜构成的异常,包括炎症前因子的产生是其主要特点。2007年DEWS也指出,泪液功能障碍可以更准确地反应干眼的病理生理特点。2011年Pflugfelder进一步指出,泪液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功能紊乱并加速眼表上皮细胞的死亡和剥脱,从而导致角膜表面不规则、泪膜不稳定和角膜神经敏感度增加。Gregory等提议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的泪液功能障碍来描述LASIK导致的干眼、眼部不适以及眼表疾病,并指出LASIK术后的泪液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由眼表的神经性调节发生改变所导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改变是泪液功能障碍最重要的特性。角膜屈光术后患者的眼干涩、异物感、视觉波动等眼部不适是常见的症状。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无需制作角膜瓣,目前认为SMILE术对眼表的损害可能较LASIK更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