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眼部疾病的基因治疗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34(10) : 952-956.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10.019
摘要

目前,全世界已有31项眼部疾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被批准,多数仍处于研究阶段。Leber先天性黑朦(LCA)目前已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随访时间最长6年;无脉络膜症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积极效果;视网膜色素变性(RP)已开展基因治疗Ⅰ期临床试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基因治疗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青光眼基因治疗中使用RNA干扰技术和优化的偶联表面活性磷脂纳米微粒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就LCA、RP、无脉络膜症、AMD和青光眼基因治疗的一些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进展,包括眼部基因治疗方法、各种基因载体和常用的动物模型等进行综述。病毒载体已广泛应用于眼部疾病的基因治疗中,一些与免疫排斥和基因突变相关的潜在性风险以及个体反应的差异性促使人们去探索更安全、高效的方法。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必将对眼部疾病的基因治疗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引用本文: 吕菊玲, 邢怡桥, 沈吟. 眼部疾病的基因治疗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 34(10) : 952-956.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10.0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基因治疗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转染至靶细胞内,包括基因改建、修饰和置换,干预异常基因表达,纠正遗传病的基因缺陷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眼部视网膜变性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其视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损伤,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mentosa,RP)、Leber先天性黑朦(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及青光眼等,目前临床上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水平、基因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就LCA、RP、无脉络膜症和AMD、青光眼基因治疗的一些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