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增强深部成像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34(12) : 1107-1111.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12.012
摘要
背景

目前关于脉络膜结构变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成人和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但鲜见应用增强深部成像(EDI)-OCT技术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及其重复性研究的报道,且OCT成像的手动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是影响结果判断的主要因素。

目的

对EDI-OCT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探讨其在相关儿童眼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诊断试验可靠性评价方法,采用EDI-OCT技术对2015年2—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49名矫正视力正常的7~12岁儿童进行视盘旁脉络膜厚度测量,受检者平均年龄(9.9±1.3)岁,均任意选择一侧眼作为受检眼。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师用Spectralis OCT的EDI模式对受检眼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 mm区域的环形扫描,测量指标包括测量区全周脉络膜厚度以及颞侧、颞上、鼻上、鼻侧、鼻下和颞下各分区的脉络膜厚度。采取下列3种方法对测量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1)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结果的测量者内重复性分析;(2)不同测量者测量结果的再现性分析;(3)同一检查者对2次检测图像测量的检查者内重复性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重复测量的变异性进行评估,采用Bland-Altman分析对重复测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估。

结果

测量者内重复测量结果、测量再现性结果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平均全周及各分区脉络膜厚度的平均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值、再现性测量值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值的ICC分别为0.971~0.993、0.827~0.982和0.974~0.991,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再现性测量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全周平均视盘旁脉络膜厚度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2.4~9.7 μm、-15.2~11.6 μm和-16.3~19.1 μm,这些差值临床上均可以接受。

结论

EDI-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再现性和一致性均较好,EDI-OCT检测技术在评价儿童脉络膜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引用本文: 吴西施, 陈茹茹, 赵士鑫, 等.  增强深部成像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 (12): 1107-1111.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12.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脉络膜是为视网膜外层、筛板前视神经供血的主要组织,脉络膜组织结构的异常也是多种眼部疾病及全身疾病的主要原因[1],脉络膜的萎缩变薄可造成光感受器的继发性损害,严重影响视功能[2,3]。脉络膜主要为血管组织,其异常主要包括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结构改变及脉络膜厚度变薄等。由于脉络膜位于眼球后极部且被视网膜色素上皮所遮挡,因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难以显示脉络膜结构的变化,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方法可用于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观察,但无法定量评估脉络膜形态及厚度变化信息[4];B型超声检查法分辨率较低,无法精确地测量脉络膜厚度;OCT可显示视网膜横断面的影像,但不能提供脉络膜横断面的信息。增强深部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OCT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OCT检测技术,检测时可使脉络膜深部组织更靠近零延迟线,从而增强成像,其与眼球追踪和图像降噪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清晰显示全层脉络膜的影像并进行定量分析[1,4]。目前关于青少年及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研究并不少见[5,6,7,8],但鲜有涉及EDI-OCT在视盘旁脉络膜厚度手动测量中的应用。本研究中对EDI-OCT手动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探讨其手动测量方法在儿童眼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