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中心凹下瘢痕化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意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1) : 42-46.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1.009
摘要
背景

目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wAMD)的主流方法之一,疗效较好,但对于晚期黄斑下瘢痕形成,但仍存在活动性病灶的wAMD眼是否需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黄斑中心凹下已瘢痕化但尚存在活动性病灶的晚期wAMD患者行抗VEGF治疗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晚期wAMD患者89例89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治疗组,仅接受临床观察而不接受任何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未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按照玻璃体腔注射的标准方法,遵循3+prn原则进行每个月1次,连续注射3次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方案,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采用ETDRS视力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彩色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观察患眼眼底表现;采用OCT检查患眼视网膜活动性病灶消退情况,包括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情况、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变化及黄斑中心凹下瘢痕形成情况;了解患者对视功能改善认可度的主观评价。对2个组间上述指标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每眼平均注射(4.1±1.2)次。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患者随访末BCVA均较初始视力明显提高,2个组间患者在不同时间点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8例患者中随访末期BCVA提高者占69.12%,明显高于未治疗组的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组68眼在治疗过程中视网膜下液均逐渐消失,而未治疗组21眼中视网膜下及视网膜积液吸收者7眼,随访期间视网膜下及视网膜无变化者8眼,积液增加者6眼。治疗组患眼CRT平均厚度减少了(220.16±34.76)μm,未治疗组平均减少(101.56±31.5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治疗组患者认为视力改善或稳定的患者占91.12%,明显高于未治疗组的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同时存在黄斑中心凹下瘢痕和渗出性病灶的晚期wAMD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并防止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进一步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引用本文: 李娟娟, 黎铧.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中心凹下瘢痕化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意义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1) : 42-46.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1.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目前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疗法对wAMD的疗效良好[1,2],而对于wAMD病变晚期黄斑中心凹下已形成盘状瘢痕,但同时尚存留有活动性病灶的患者行VEGF治疗是否必要以及治疗的效果如何等,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对接受抗VEGF治疗的晚期wAMD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抗VEGF药物治疗wAMD病变晚期黄斑中心凹盘状瘢痕形成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