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增强深度成像OCT对急性期视神经炎患者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的定量评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1) : 47-5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1.010
摘要
背景

视神经炎是常见的神经眼科疾病之一。频域OCT(SD-OCT)是客观评价视网膜厚度变化的有用工具,而增强深度成像(EDI)OCT则可进一步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形态进行定量评估。目前关于视神经炎的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变化尚未阐明。

目的

采用SD-OCT和EDI OCT对视神经炎早期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进行定量检测,了解视神经炎早期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特征。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纳入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的急性发作期视神经炎患者20例20眼,同期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2人22眼。采用SD-OCT及EDI OCT测量受检者视盘周围3.4 mm区域上、下、鼻、颞侧4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及上、下、鼻、颞侧4个象限的脉络膜厚度以及黄斑区RNFL、神经节细胞层(GCL)、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光感受器层的平均厚度。所有受检者均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及视野检查,评价视野平均缺损(MD)与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脉络膜厚度、黄斑区RNFL、GCL、IPL、INL、OPL、ONL、光感受器层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

视神经炎患者视盘周围3.4 mm区域上方、下方及鼻侧3个象限的RNFL厚度分别为(424.00±160.30)、(428.40±169.83)和(108.15±50.66)μm,较正常对照组的(265.68±26.25)、(283.27±52.81)和(72.68±12.01)μm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71、3.814、3.190,均P<0.01),2个组间颞侧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9,P=0.401);2个组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神经炎组患者黄斑1 mm区域RNFL、GCL、IPL平均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明显变薄,视神经炎组患者黄斑3 mm区域GCL、IPL、INL平均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神经炎组患者P-VEP P100波潜伏期为(133.15±11.11)s,较正常对照组的(94.59±4.38)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8,P<0.05)。MD与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3个象限的RNFL平均厚度呈中等线性正相关(r=0.649、0.649、0.635,均P<0.05),而各象限脉络膜厚度与MD均无明显线性相关(r=-0.120、-0.102、-0.415、0.120,均P>0.05);黄斑区RNFL、GCL、IPL、INL、OPL、ONL、光感受器层厚度与MD均无明显线性相关。

结论

EDI OCT检测发现视神经炎早期患者视盘周围RNFL发生水肿,厚度增加,黄斑区各层视网膜厚度均不同程度地变薄,但患者的脉络膜厚度无明显改变。EDI OCT是客观和定量评价视神经炎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学的有用工具。

引用本文: 马南南, 丛春霞, 李立, 等.  增强深度成像OCT对急性期视神经炎患者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的定量评估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1) : 47-5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1.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视神经炎是常见的造成青壮年视力丧失的神经眼科疾病之一。调查研究表明,视神经炎在<50岁的视神经损害性疾病中居第2位,仅次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1]。视神经炎患者常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可伴或不伴眼痛,出现急性视力下降、神经纤维束损害的视野异常及不同程度的视神经传导阻滞。随着炎症的缓解,视力逐渐恢复。目前,视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尚未阐明。有学者发现视神经炎早期出现的视神经水肿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增厚有关[2],有学者利用OCT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形态以评价视神经功能,也有学者提出脉络膜血液循环的改变可能与一些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或视神经疾病有关[3],已发现的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4,5,6,7]。但迄今为止对上述损害的具体组织学表现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中拟采用OCT及增强深度成像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测量视盘周围RNFL、黄斑区各层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探讨视神经炎患者组织学损伤的部位和形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