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2) : 175-17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2.017
摘要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是一种全球高发的严重感染性致盲眼病,视力的慢性损害常与感染的复发、角膜瘢痕、角膜白斑、新生血管以及新生淋巴管等相关。根据目前的研究,角膜的损伤是免疫系统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反应的结果。由于HSK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不满意,因此全面了解其初次感染、潜伏、复发的机制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本文分别阐述自噬、免疫系统、细胞因子和微小RNA等几个方面在HSK感染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了解HSK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为HSK的诊断提供参考,并为HSK的治疗及药物研制等研究带来新的启发。

引用本文: 曹楠珏, 夏丽坤.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2) : 175-17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2.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一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致盲眼病。原发性感染患者通常早期无明显症状,进入潜伏期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复发,视力的慢性损害常常与感染的复发、角膜瘢痕、角膜白斑、新生血管以及新生淋巴管等相关。HSK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根据目前的研究,角膜瘢痕和血管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抗原反应的结果[1],如何在免疫反应与清除病毒之间平衡,免除角膜损伤,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HSK的发病机制,以期为HSK的治疗研究带来新的启发。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