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机及视功能改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3) : 259-26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3.015
摘要
背景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危害患儿的视觉发育,已行双眼白内障摘出术的患儿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理想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其植入时机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

分析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IOL植入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探讨二期IOL的植入时机。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患儿29例5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于出生1年内接受双眼白内障摘出术及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行配戴框架眼镜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后于2岁之后接受双眼同期二期IOL植入术。IOL植入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时行双眼扩瞳验光并记录BVCA(LogMAR),比较二期IOL植入前后单眼BCVA的差异、分布变化及相关关系。

结果

本研究中患儿接受白内障摘出术的平均年龄为(3.26±2.07)个月,二期IOL植入时平均年龄为(4.79±1.38)岁,2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4.28±1.33)年。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患儿单眼BCVA(LogMAR)为0.790±0.422,术后3个月为0.570±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3,P<0.001)。二期IOL植入术后单眼BCVA≥0.5的眼数明显多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1,P<0.001)。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间单眼BCVA呈正相关(R2=0.232,F=17.037,P<0.001)。

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实施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系统性治疗,有利于BCVA的改善和弱视治疗,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依从性差和效果欠佳的患儿应及时行二期IOL植入术。

引用本文: 苗恒, 侯宪如, 鲍永珍.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机及视功能改变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3) : 259-26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3.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人类的视功能在婴儿期快速发育,先天性白内障可严重影响婴儿的视觉发育,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因此,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需要尽早行白内障摘出手术[1],但白内障摘除的无晶状体眼呈高度远视状态,若不及时进行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则可发生屈光不正性弱视。因此目前认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需要接受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这一系统性治疗[2]。IOL植入是白内障摘出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理想屈光矫正方式,与传统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相比,IOL可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且无需更换和特殊护理,尤其适合年龄尚小且自理能力差的患儿[3]。但IOL二期植入有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晶状体囊膜机化混浊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4,5,6],一般来说二期IOL植入时间越早,发生上述并发症的风险越大,因此目前二期IOL植入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1岁以内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初次手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二期IOL植入前后患儿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rity,BCVA)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婴儿期先天性白内障二期IOL植入的时机。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