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应用曲安奈德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5) : 439-44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5.011
摘要
背景

临床发现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术中应用曲安奈德(TA)有止血作用,但其机制并不清楚。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过程中眼内应用TA止血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11—2014年纳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因PDR接受玻璃体切割术且术中眼内应用TA的患者12例12眼,作为TA组,同期因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接受玻璃体切割术且未用TA的患者共32例32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术眼在玻璃体切割术开始时均采集玻璃体样本0.6~0.8 ml。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TA组和对照组患者玻璃体中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AI-1)含量,比较TA组和对照组术前玻璃体样本中上述指标含量的差异。

结果

TA组术眼玻璃体中u-PA、t-PA和PAI-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45、127.44和0.42 ng/ml,对照组分别为22.94、142.37和0.27 ng/ml,TA组术眼玻璃体中u-PA平均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8,P<0.05),TA组和对照组术眼玻璃体中t-PA和PAI-1平均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92、-1.847,均P>0.05)。

结论

PDR患者玻璃体中u-PA平均质量浓度高,易致眼内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应用TA可减少或阻止出血其机制可能与t-PA和u-PA平均质量浓度降低而达到降低出血倾向,并通过增加PAI-1质量浓度而发挥止血作用有关。

引用本文: 周琰倢, 由彩云, 王甜, 等.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应用曲安奈德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5) : 439-44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5.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由于有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形成,往往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1]。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PDR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中处理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时往往会出血,处理高危PDR患者时更是如此,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视网膜病变处理不彻底等,预后差[2]。既往处理术中出血的方法包括升高眼内灌注压或眼内电凝,但效果均不理想。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发挥辅助标记玻璃体及抑制增生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此外,适当时机于眼内注入TA可有效控制PDR术中视网膜出血。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均为凝血相关因子,但TA的止血作用机制是否与其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拟探讨PDR术中TA止血作用与u-PA、t-PA和PAI-1含量变化的关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