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视黄酸在实验性近视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6) : 552-55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6.014
摘要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导致视力障碍的眼科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升高,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原因在于近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与近视发生相关的因子很多,如多巴胺、视黄酸、胰高血糖素及ZENK(Zif269、EGR-1、NGFI-A或Krox-24)等。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中视蛋白结合物视黄醛的最终代谢产物。许多研究表明视网膜与脉络膜中的视黄酸在近视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调节近视相关的多种因子的作用,如转化生长因子-β、糖胺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等。本文基于眼内视黄酸的产生、代谢及作用,就视黄酸在形觉剥夺、光学离焦及色光诱导性近视等3种实验性近视发生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对今后的近视机制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引用本文: 于曼容, 戴锦晖. 视黄酸在实验性近视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6) : 552-55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6.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288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导致视功能障碍的眼病,超过70%的中国15岁以上的城镇青少年患有近视,且近视的患病率还在逐年增加,临床上尚无从根本上有效阻止近视进展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近视的发病机制,才能探索有效防治近视的措施。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显示,多巴胺、视黄酸、胰高血糖素及ZENK(Zif269、EGR-1、NGFI-A或Krox-24)基因等在近视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视黄酸在近视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