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影响健康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临床因素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7) : 640-64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7.014
摘要
背景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在临床上较常见,严重的视网膜出血预后不佳,目前对影响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探索其相关因素有助于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

目的

研究健康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与产妇、分娩和新生儿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3年1—12月对中山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1 311名足月新生儿进行眼底筛查,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4 d内行Ret Cam Ⅲ眼底检查,分别由2位有经验的审核者采用盲法独立读片。按照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采用Egge分级标准分为Ⅰ、Ⅱ和Ⅲ度视网膜出血组,无视网膜出血的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逐步回归法探讨新生儿一般因素、产妇因素、生产因素和新生儿因素对视网膜出血程度的影响因素,对P<0.10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 311名新生儿中视网膜出血者371例,占28.30%,其中Ⅰ、Ⅱ、Ⅲ度视网膜出血分别为152、116和103例,分别占11.59%、8.85%和7.86%。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脐带绕颈[相对危险度(OR)=1.308,95%可信区间(CI)∶1.011~1.693,P=0.041]是视网膜出血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生产方式中经阴道分娩是视网膜出血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OR=0.134,95%CI:0.132~0.137,P<0.001),剖宫产则不是视网膜出血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经阴道分娩和脐带绕颈是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应进行早期检查以排除视网膜出血。

引用本文: 张艳莉, 王小云, 赵岐, 等.  影响健康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临床因素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7) : 640-64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7.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6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883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是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的视网膜出血。未累及黄斑区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并不影响视功能发育,但累及黄斑区的出血可能因为出血吸收的迟缓而导致弱视,此外严重的视网膜出血预后欠佳,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目前,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进一步研究影响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足月新生视网膜出血患者进行分析。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