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γδ 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脾脏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机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9) : 793-79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9.006
摘要
背景

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γδ T细胞相关,γδ 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研究γδ T细胞在EAU小鼠脾脏中的动态变化,探讨γδ T细胞在EAU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C57BL/6(B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39只。用抗原肽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1-20)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B6小鼠的足垫、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6个点,用Genesis-D动物眼部照相机观察并记录正常小鼠及免疫后不同时间点(4、8、12、16、20、24、28、32和36 d)EAU小鼠的发病情况,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摘取右侧眼球,切片后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同时在相同时间点分离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 T细胞数量和激活状态。免疫磁珠分选γδ T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内表达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变化。向EAU小鼠回输激活的γδ T细胞,观察炎症变化。

结果

经IRBP1-20及CFA乳化液免疫后小鼠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6~20 d达峰,至第28天炎症明显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免疫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皱褶,玻璃体、视网膜全层炎性细胞浸润及内界膜层增厚。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症状评分和病理学炎症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399,P=0.000;F=47.342,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EAU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脾脏中γδ T细胞数量增加,造模后16 d和20 d分别为(5.67±0.49)%和(5.78±0.55)%,与造模前的(1.53±0.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呈活化状态。EAU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脾脏中γδ T细胞分泌的IL-17A明显增多,造模后16 d和20 d分别为(13.40±0.50)%和(17.80±2.37)%,与正常对照小鼠的(1.53±0.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体内回输激活的γδ T细胞后EAU炎症加重,炎症症状评分为1.00(1.00,2.00),明显高于未回输激活的γδ T细胞的0.75(0.05,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0,P=0.03)。

结论

EAU中γδ T细胞比例在炎症的高峰期明显升高,且呈激活状态;活化性γδ T细胞在EAU模型中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分泌IL-17A进行的。

引用本文: 王贝贝, 田庆梅, 解孝锋, 等.  γδ 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脾脏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机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9) : 793-79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9.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61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氧化损伤、免疫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既往研究认为,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和Th17细胞群在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h1、Th17细胞可通过分泌炎性因子或与组织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然而,Th17细胞的作用机制并不能解释在一些应激反应及宿主免疫早期起重要作用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的产生。近年来发现了一类以分泌IL-17A为主的γδ T细胞亚群,即IL-17γδ T细胞,这群细胞与Th17细胞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也主要分泌IL-17A、IL-21和IL-22等细胞因子,但与Th17细胞不同的是IL-17Aγδ T细胞属于天然免疫细胞,能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非限制性方式直接识别和结合抗原,且具有抗原递呈功能,增强效应T细胞的活性,进而促进自身免疫反应,具有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作用。研究表明,γδ T细胞是感染和自身免疫时早期浸润的主要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脑膜炎和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症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γδ T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中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但其在不同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多数研究报道γδ T细胞主要起致病作用,少数报道则认为γδ T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还有研究推断γδ T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可能起致病和保护的双重作用。因此,虽证实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γδ T细胞相关,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中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拟探讨γδ T细胞在EAU过程中的致病或保护作用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