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内界膜剥除方式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11) : 1039-104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1.017
摘要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保持黄斑结构的完整性,多种改良的内界膜剥除术,如翻转内界膜瓣、自体内界膜移植、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应运而生。研究显示这些新术式在治疗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以及难治性黄斑裂孔上表现出较好的解剖和功能疗效,且无明显的并发症,但仍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本文就内界膜剥除术的改良方式及其在玻璃体视网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方冬, 沈丽君. 内界膜剥除方式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35 (11): 1039-104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1.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990年,Morris等[1]对Terson综合征患者进行内界膜剥除,结果显示83%患眼视力明显提高,于是该团队于1994年提出应在所有的牵拉性黄斑病变中应用内界膜剥除术。自此,内界膜剥除术逐渐被应用于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其在大大改善黄斑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应用上的局限。为此,有学者提出改良的内界膜剥除术,现就内界膜剥除方式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