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康柏西普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11) : 1019-102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1.013
摘要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治疗NVG是安全、有效的,但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NV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6例27眼,其中25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再行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行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及相关治疗手段的检测,观察术后并发症,对术中所得小梁及虹膜组织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眼行眼球摘除术,术后眼球组织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作为病理对照。

结果

术后随访至6个月时,行玻璃体腔注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25眼眼压从(48.8±10.2)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8.0±4.3)mmHg,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从3.0(3.0,4.0)降至0.0(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从2.0±0.9提高至1.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眼眼压≤21 mmHg,手术成功,4眼手术失败。行玻璃体腔注药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明显消退,虹膜前基质层可见薄壁血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虹膜前基质层血管数量减少,可见闭塞或空腔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变性。

结论

NVG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使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回退,并发症减少,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可有效控制眼压及保存视功能。

引用本文: 师留坤, 杨瑾, 林锦镛. 康柏西普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35 (11): 1019-102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1.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多是由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常见原发病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视网膜缺血可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生成,VEGF在眼内新生血管,甚至NVG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VG的传统治疗手段效果不佳[1]。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青光眼滤过手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可使虹膜新生血管快速减退并降低眼压,有效治疗NVG[2,3],成为治疗NVG的新疗法。目前,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已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临床治疗,其主要机制是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生长,消除脉络膜新生血管[4],但康柏西普对于虹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效果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PRP治疗NV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