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视神经夹持损伤模型大鼠视网膜和视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12) : 1060-1066.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2.002
摘要
背景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继发于外力创伤下的急性视神经损伤,预后较差。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然而,小胶质细胞在TON的病理发展及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目的

比较大鼠视神经夹持损伤后视神经与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激活数量、分布情况及活化水平的差异。

方法

将35只SPF级健康雌性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6 h、3 d、7 d、14 d、30 d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组用夹持钳以50 g的夹持力在大鼠眼球后约2 mm处钳夹视神经10 s,建立大鼠视神经夹持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夹持视神经,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制备大鼠视神经和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lectin-FITC荧光标记抗体检测各组大鼠视神经和视网膜中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内丛状层(IPL),少部分位于内核层(INL)和神经节细胞层(GCL),外核层(ONL)和外丛状层(OPL)未见小胶质细胞分布。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细胞体较小,以分支状为主,突触细长,可见二级分支。各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GCL和IPL,小胶质细胞在GCL的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多为阿米巴状,部分呈半激活态,少见分支静息态。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造模后6 h、3 d、7 d、14 d和30 d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分别为6.40±1.52、7.20±2.05、12.00±3.54、14.00±4.06、18.00±4.36、18.40±3.13和10.80±1.92,造模后各时间点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造模后30 d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7 d和14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3、7和14 d组大鼠视网膜中激活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9、0.023)。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较小,呈棒状或分枝状,分布均匀且稀疏。造模后各时间点组小胶质细胞较假手术组细胞体积增大,呈阿米巴状并分布在近视神经夹持部位。造模后6 h、3 d、7 d、14 d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1、0.003、0.014)。造模后30 d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3 d、7 d和14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6 h、3 d和7 d组大鼠视神经中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4、0.030),造模后14 d、30 d大鼠视神经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较造模后3 d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4),造模后6 h组视神经中激活态小胶质细胞增加并持续到造模后14 d。

结论

大鼠视神经夹持损伤后一定时间内视网膜及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增加并活化,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衰减均早于视网膜,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更明显。

引用本文: 聂祖庆, 张琼, 曹霞. 视神经夹持损伤模型大鼠视网膜和视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35 (12): 1060-1066.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2.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是视网膜中一种重要的视觉功能细胞,RGCs损伤往往导致视功能障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TON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视神经受到机械力量的牵拉,造成视神经轴突的挫伤继而导致视神经元坏死;继发性TON损伤则常继发于原发性TON损伤,主要表现为RGCs的缓慢持续性死亡,其可能的因素有炎性因子、氧自由基、营养因子剥夺及微环境改变介导的细胞凋亡等[1]。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并具有多种效应功能[2,3]。在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缺血-再灌注等病变过程中,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出现活化并参与病理生理过程。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中被活化及其毒性损伤已有报道,但目前小胶质细胞在视神经中与在视网膜中的激活情况是否存在差异鲜有报道。本研究建立大鼠视神经夹持损伤动物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视神经和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激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活化水平,比较视神经与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在视神经夹持损伤病理过程中激活情况的差异。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