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近视术后角膜上皮的重塑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12) : 1104-110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2.010
摘要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不同区域上皮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3例43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1.25~-6.25 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患者角膜0~2、2~5及5~6 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屈光度、切削深度、光学区大小以及角膜非球面性变化(Q值)等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分别为(52.37±3.42)、(53.97±4.33)、(51.03±4.11)、(55.14±5.46)和(56.68±5.09)μm,术后3个月与6个月角膜上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角膜0~2、2~5及5~6 mm范围内角膜上皮厚度较术前分别增厚(3.69±4.23)、(5.19±3.88)和(6.23±3.91)μ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上皮厚度与屈光度和Q值变化量均呈正相关,与光学区大小呈负相关(均P<0.05);2~5 mm区和5~6 mm区上皮厚度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正相关(r=0.380、0.383,均P<0.05),而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与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

结论

TransPRK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上皮增厚的分布呈"负透镜式"的变化,越接近光学区周边增厚越显著,上皮厚度变化量受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及切削深度的影响,且这种不均匀增厚会影响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藏个性化手术应该达到的效果。

引用本文: 侯杰, 王雁, 雷玉琳, 等.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近视术后角膜上皮的重塑及相关因素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12) : 1104-110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2.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764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的重塑逐渐受到关注,这种重塑效应可能会导致术后屈光状态,甚至是角膜形态的变化,从而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稳定性。近期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研究指出,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术后角膜上皮并非是均匀增厚的,即中央与周边上皮的增厚程度不一致,这是角膜屈光手术后上皮重塑的一种独特方式,可能对术后效果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是一种新型的表层切削手术,激光去除上皮和光学矫正过程可一步完成,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但目前对该术式手术后上皮厚度变化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RTVue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TransPRK术后角膜不同区域上皮厚度的变化特点,探讨上皮厚度变化与相关参数的相关性。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