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
重视Toric人工晶状体应用误差来源分析和控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36(3) : 165-16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3.002
摘要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是一种双曲面屈光性IOL,可将白内障患眼散光度与球镜度数相结合,用于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矫治。与其他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方法相比较,白内障摘出后植入Toric IOL术后不发生屈光回退,对角膜和眼表环境影响小,术后患眼视觉质量好。然而,临床经验和既往研究的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 IOL后仍残留一定程度的散光,提示存在Toric IOL植入误差,是造成术后散光残留和患者屈光状态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根据Toric IOL应用过程中的误差来源不同可分为角膜散光测量误差、术源性散光(SIA)引起的误差、IOL计算引起的误差以及术后IOL偏心、倾斜、旋转等位置改变引起的误差。临床眼科医生应针对相关患者对Toric IOL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和控制,减少Toric IOL植入误差,提高患者对Toirc IOL应用的满意度。

引用本文: 徐雯, 李茜. 重视Toric人工晶状体应用误差来源分析和控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36(3) : 165-16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3.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641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20%~30%的白内障患者有大于1.25 D的角膜散光。这些患者如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不对角膜散光进行矫正,术后则无法获得满意的视觉质量。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方法包括角膜最大屈光力轴向设置透明角膜切口、角膜缘松解切口(limbal relaxing incision,LRI)、透明角膜松解切口(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CRI)、全弧深度依赖性散光角膜切开术(full-arc depth-dependent astigmatism keratotomy,FDAK)、对称性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角膜屈光术以及术中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等。Toric IOL是将散光矫正与IOL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屈光性IOL,又称为复曲面IOL,自问世后的20余年间,其材质及设计等不断改进,加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不断改良,手术效果也得到不断提高。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