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医院的POAG患者24例24眼为试验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例22眼为对照组。术前所有患者进行眼压和眼轴长度的测量。在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于角膜缘内1 mm行前房穿刺,收集50~100 μl房水样本。使用悬浮液相芯片检测2个组房水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神经细胞黏附分子(sNCAM)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质量浓度并进行比较,进行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试验组患者房水中MCP-1、sVCAM-1、sNCAM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7、0.001);试验组中bFGF-2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个组房水中BDNF和sICAM-1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因子间相关性分析中,MCP-1、sICAM-1、sNCAM和sVCAM-1两两相关(均P<0.005),其他因子不具有相关性(P>0.005)。
MCP-1、sVCAM-1和sNCAM在POAG患者房水中水平升高,提示POAG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且在发病过程中有神经炎症发生。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性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性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推测,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7 960万青光眼患者,其中74%为开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阿尔兹海默病相关标志物明显升高。而神经炎症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如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可能参与青光眼的发病,因此研究神经炎症相关因子在眼内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青光眼的发病过程。房水是眼内重要的循环和营养物质,在青光眼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对于房水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房水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可以帮助了解青光眼的病理过程。限制房水检测的主要因素是房水容量,通常前房能取50~150 μl的房水,ELISA法仅能检测少量细胞因子,Luminex悬浮液相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几十种细胞因子,且灵敏度更高,测量范围更大,因此悬浮液相芯片技术更适合测量房水这种容量少的样本中因子的质量浓度。本研究通过定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可溶性神经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NCAM)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的质量浓度,分析这些细胞因子与POAG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并研究这些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