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前房角测量参数变化与术后眼压的关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36(4) : 289-29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4.013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后眼压失控患者房角解剖结构特点与眼压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诊断为PAC的患者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年龄41~68岁,平均(52.69±9.07)岁;眼压10.3~20.0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4.91±2.86)mmHg。应用UBM进行检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房角宽度参数测量,比较LPI术前和术后2周、6个月和12个月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下-虹膜空间面积(TISA)和房角隐窝(ARA)参数。分别记录LPI术前、术后1 h、2 h、8 h、24 h、2周、6个月和12个月眼压变化情况。根据术后眼压将患者分为术后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组(41眼)和术后眼压>21 mmHg组(17眼)。对影响LPI手术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UBM测量房角宽度参数与LPI术后眼压变化的关系。

结果

2个组患者术前眼压、房角宽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后各组眼压变化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53,P<0.01)。术后12例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药物控制眼压稳定后停药,随访1年均未出现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术后6~12个月,随访发现眼压异常5例。LPI术后2周、6个月和12个月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BM房角宽度参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患者术前眼压、房角宽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房角宽度参数ARA750[优势比(OR)=0.75,P<0.05]是术后眼压的影响因素,而年龄、术前眼压、AOD和TISA均与LPI术后眼压无关(均P>0.05)。

结论

UBM测量房角宽度参数ARA750是LPI术后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通过UBM观察前房角结构对提高LPI成功率及安全性、防治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引用本文: 刘茜, 董仰曾, 李海军, 等.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前房角测量参数变化与术后眼压的关系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36(4) : 289-29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4.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浅前房、窄房角是PACG发病的主要解剖学基础,可致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进而引起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研究表明,亚洲40岁以上的人群中罹患PACG者约达1%。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mtomy,LPI)能缓解瞳孔阻滞状态,并使前房角增宽,改善前后房沟通效果,预防眼压升高,且因其无创特性,广泛用于房角关闭或早期PACG的临床治疗和预防[1,2,3,4]。目前的研究证实LPI术后可引起周边房角多个形态参数的变化[5,6],然而,其手术效果仍具有不确定性,部分患者可诱发高眼压或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研究证实,可疑PAC行LPI术后2年内仍有28%的患眼发生房角关闭[7]。术后1年内仍有22.8% PACG对侧眼患者发生眼压升高或视神经损害[3]。为了解PAC患眼LPI术后眼压变化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用超生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LPI术后眼压控制不佳眼的房角结构特点,评估术眼术前房角结构与术后眼压变化的关系,为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6,7,8]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