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
重视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实验模型的差异及应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36(6) : 404-40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6.002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视力。由于DR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使得其防治仍然任重而道远。实验动物模型在DR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中必不可少。目前这些动物模型涉及了哺乳类和非哺乳类等多个物种,造模方法也包含了化学药物注射、高糖饮食喂养、基因编辑技术、体外全视网膜培养等。目前糖尿病鼠类模型应用最为广泛,但它仅适用于DR早期的病变研究,仍缺少可以完美模拟增生性DR(PDR)的动物模型。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该是阐明早期DR的发病机制,进而找到如何防止早期非增生性DR(NPDR)过渡到PDR的策略。在选取DR动物模型时,应当考虑各自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和目的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

引用本文: 陈大年, 王钰娇. 重视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实验模型的差异及应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36(6) : 404-40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6.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全球工作年龄段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2015年,全球有近4.2亿糖尿病患者;至2040年,预计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6.4亿[1]。其中大约1/3患者有视网膜病变的体征,1/10患者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生性DR(proliferative DR,PDR)。DR不仅威胁人类视力,更是糖尿病全身性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虽然目前DR相关研究很多,但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因而对该病变发展的控制和有效的治疗仍面临困难[2,3,4]。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DR的筛查和防治对阻止视力丧失至关重要。然而长期的高血糖亦可引起视网膜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进而导致伴有视网膜新生血管以及黄斑水肿的PDR。随着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DR的治疗效果也在逐步提高;由于医学伦理的限制,多数对DR在视网膜结构、功能及生化方面的研究不能直接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动物模型在DR的发病机制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可为DR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