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FS-LASIK术后应用溴芬酸钠和氯替泼诺的疗效比较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36(6) : 459-46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6.012
摘要
目的

比较质量分数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与质量分数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应用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76例152眼,术后7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152眼随机分为溴芬酸钠组和氯替泼诺组,各38例76眼。溴芬酸钠组术后第1天开始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1周后改为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使用3周;氯替泼诺组术后第1天开始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1周后改为氯替泼诺眼液,每天2次,使用3周。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眼压及眼部体征等情况,比较2个组不同观察时间点间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和眼压的差异。

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溴芬酸钠组和氯替泼诺组UCVA达到术前BCVA的眼数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00,P=0.613)。2个组术后SE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9.771,P=0.000),2个组间术后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1.137,P=0.288)。2个组术后屈光状态早期趋于轻度远视,然后逐渐趋于"0"或者轻度近视状态。2个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7.519,P=0.000);2个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1.989,P=0.161)。术后1个月氯替泼诺组有2眼高于20 mmHg(1 mmHg=0.133 kPa),2眼眼压高于术前5 mmHg。溴芬酸钠组术后1个月眼压均低于18 mmHg,无高于术前5 mmHg的患者。术后随访氯替泼诺组有3例患者因眼压高停药,溴芬酸钠组无停药患者。

结论

FS-LASIK术后序贯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患者耐受性好,抗炎安全、有效,并且降低了术后高眼压的发生。

引用本文: 郎敏, 刘莛, 陈开建, 等.  FS-LASIK术后应用溴芬酸钠和氯替泼诺的疗效比较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36(6) : 459-46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6.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矫治近视的主流术式之一,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角膜瓣的制作是其关键步骤之一。传统的LASIK手术以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时常出现一些制瓣并发症,如不全瓣、游离瓣、纽扣瓣等[1]。飞秒激光作为一种全新的制瓣方法,其良好的可预测性和安全性使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在国内外广泛应用[2]。目前对于FS-LASIK术后的用药研究较少,仍延用传统LASIK术后用药方案。本研究通过比较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和非甾体类滴眼液应用于FS-LASIK术后的疗效,为FS-LASIK术后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