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研究现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36(9) : 719-72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9.013
摘要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BKC)是指由睑缘炎引起的角结膜病变,临床表现主要有结膜充血、结膜乳头及滤泡增生、泡性角结膜炎、边缘角膜炎、角膜点状上皮糜烂、角膜溃疡、角膜瘢痕及角膜新生血管,严重可致角膜穿孔。BKC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复杂,易误诊,贻误治疗。临床中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热敷、睑板腺按摩等物理疗法,人工泪液、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眼用制剂进行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接受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本文就BKC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引用本文: 冯鑫媛, 邓新国.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研究现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36(9) : 719-72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09.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睑缘炎是睑缘慢性、间歇性炎症过程,常双眼发病,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睑缘炎在解剖学上以灰线为标准分为前部睑缘炎、后部睑缘炎和混合型睑缘炎[1];也可通过病因学将睑缘炎分为炎症性和感染性,炎症性睑缘炎又细分为脂溢性、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变态反应性和皮肤相关性;感染性睑缘炎细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还可按病情严重程度将睑缘炎分为干燥性睑缘炎、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前部睑缘炎主要表现为睫毛和毛囊炎症,通常为感染性、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或脂溢性,后部睑缘炎涉及睑板腺通常为代谢性[2],且症状通常比前部睑缘炎更明显[3]。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是一种由睑缘炎引起的角结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与后部睑缘炎密切相关[4],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囊肿、倒睫、秃睫、结膜炎和角膜炎等,以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痤疮[5]和脂溢性皮炎[6]等也与BKC相关。因BKC临床表现复杂,容易造成误诊,且反复发作可导致角膜混浊、屈光不正或弱视等并发症,最终损害视力,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十分关键。本文就BKC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