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GNAQ/GNA11突变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36(10) : 791-79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10.012
摘要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功能,还易导致死亡。虽然近30年涌现了许多UM的局部治疗方法,但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未得到改善,主要原因是对于UM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少。GNAQGNA11基因负责编码G蛋白α亚基q族多肽,许多研究表明这2种基因在UM中具有很高的突变率,可能驱动UM的早期生长。本文就GNAQGNA11突变后的功能学改变,以及基因突变所致UM恶性增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展开综述,以期为UM的早期筛查和靶向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引用本文: 郑磊, 张国明. GNAQ/GNA11突变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8,36 (10): 791-79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8.10.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在欧美白色人种发病率可达5.3~10.9/百万,是亚非裔人群的8~10倍[1]。不同于其他眼病,UM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功能,还因高转移性易致患者死亡,其中肝脏为常见转移部位,占90%,其次是肺脏、骨和皮肤,分别占30%、23%和17%[2]。UM患者5年生存率为50%~70%,而一旦发生肝脏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4~6个月[3]。在发病机制方面,UM主要是来源于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的黑色素细胞,分别占90%、7%和3%[4]。紫外线照射和BRAFNRAS突变已经被证实在皮肤黑色素瘤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5,6],但目前对于UM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少,使得该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以及靶向药物研发举步维艰。近年的研究发现,GNAQGNA11基因在UM中突变平率高达54%和42%,并证实这2种基因突变可以驱动UM生长,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7,8,9,10],从而为UM的机制研究开启了新的方向,本文将就此展开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