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笛针负压吸引辅助裂孔闭合技术对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1) : 45-4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1.010
摘要
目的

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笛针负压吸引辅助裂孔闭合技术治疗大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手术治疗的大IMH 23例25眼的临床资料,患眼IMH直径为408~939 μm,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剥除内界膜并采用笛针负压吸引辅助裂孔闭合。评估术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变,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检查IMH闭合形态并测量手术前后视网膜外层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及椭圆体带(ellipsoid zone,EZ)的缺损长度。

结果

术后裂孔闭合者25眼,占100%,其中U型闭合16眼,V型闭合9眼。术眼术后1周BCVA为0.76±0.27,优于术前的1.0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P=0.01)。术眼术后ELM缺损长度平均为(623.32±328.66)μm,较术前的(1 050.00±380.39)μm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0)。术眼术后EZ缺损长度平均为(818.28±247.33)μm,较术前的(1 147.28±354.41)μm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辅助笛针负压吸引治疗大IMH疗效显著,可促进患眼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修复和视功能恢复。

引用本文: 刘广峰, 马志中, 马列, 等.  笛针负压吸引辅助裂孔闭合技术对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1) : 45-4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1.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主要方法,成功率为86%~100%。视网膜裂孔大小是影响术后裂孔闭合的主要因素,较大的黄斑裂孔手术成功率较低[1,2,3,4,5]。部分研究者曾采用内界膜瓣翻转术和自体内界膜移植术等方法拟提高黄斑裂孔的手术成功率[6,7,8]。那么是否内界膜瓣翻转技术的手术过程和术后修复结果一定优于传统单纯内界膜剥除术?经典的单纯内界膜剥除术是否已经过时?内界膜瓣翻转技术的核心技术及终点目标是什么?内界膜瓣翻转填塞裂孔后外层视网膜的修复组织成分是否对功能恢复有利?是否较大的黄斑裂孔都需要内界膜瓣翻转技术?IMH治疗过程中如何对两种术式进行选择?这些问题目前仍值得探讨。本研究采用内界膜剥除联合笛针负压吸引辅助裂孔闭合技术对大IMH进行治疗,评估其疗效,为相关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