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2) : 101-10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2.006
摘要
目的

探索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达到功能治愈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术治疗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32例,进行术前Newcastle评分、远近Worth 4点灯,术前、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眼位,术前和术后6个月视功能分析仪(FVA)远立体视、Frisby Davis Distance(FD2)远立体视和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近立体视检查,分析术后6个月眼位成功和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手术时机的截断点。

结果

132例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正位者84例,手术成功率为63.6%;欠矫者44例,欠矫率为33.3%;过矫者4例,过矫率为3.0%。术后6个月眼位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视远斜视角和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与术后6个月眼位有关(系数b=-0.093,P=0.037;系数b=0.725,P=0.017),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和术后6个月眼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说明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结果对术后6个月眼位分析诊断价值较低;术后第1天眼位在0~+10 PD的72例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均获得成功。术后眼位矫正成功和失败患者FVA远立体视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和术前6 m FD2远立体视与术后FVA远立体视均相关(系数b=-0.213,P=0.023;系数b=0.021,P=0.03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术前6 m FD2测量的远立体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57和0.752,前者无诊断价值,后者诊断价值中等,最佳截断点是22.5″。

结论

术后第1天眼位影响术后眼位成功率;术后第1天的理想眼位是0~+10 PD;术后远立体视可明显改善,6 m FD2远立体视下降至22.5″之前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术后功能治愈率。

引用本文: 刘艳丽, 张伟, 陈霞, 等.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2) : 101-10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2.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时期发病的一种常见斜视类型,斜视角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间歇性外斜视5年内斜视角增大10 PD以上者占23.1%,20年者占52.8%[1]。手术是中高斜度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不仅仅是美容,更重要的是恢复双眼视功能,达到功能治愈。因手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间歇性外斜视的最佳手术时机。本研究通过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达到功能治愈的术前最佳参考值,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