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眼轴长度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的效能研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4) : 269-27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4.006
摘要
目的

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作为近视诊断的金标准,比较常用近视检测指标的不同组合方法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预测效能。

方法

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以2011~2012年"安阳儿童眼病研究"的2 73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和1 797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质量分数1%环戊通点眼麻痹睫状肌后电脑验光的结果诊断近视(等效球镜度≥-0.5 D),对裸眼远视力(UCDVA)、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眼轴长度(AL)和角膜屈光力4个指标进行随机组合,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近视预测模型,评估各种模型对纳入学生近视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采用单一指标模型时,UCDVA的近视预测效果最好,但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的灵敏度仅为39.18%,阳性预测值为78.35%。采用2种指标组合模型时,UCDVA+AL的预测效果最好,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46%和78.79%,其次是UCDVA+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分别为45.08%和79.15%。采用3种指标模型时,UCDVA+AL+角膜屈光力的效果最好,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45%和85.45%,其次是UCDVA+AL+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2.12%和81.21%。采用全部4个指标模型可获得最佳预测效果,但提升幅度有限,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5.26%和84.57%。初中一年级学生中各种指标的灵敏度较高,为86.63%~97.73%,特异度则有所下降,为3.62%~90.52%。

结论

AL能够明显提高早期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预测的灵敏度,它为非侵入式检查且简便易行,是儿童和青少年眼球发育过程中不可逆性、与近视形成有关的重要指标,建议列为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乃至临床诊治的常规指标。

引用本文: 李仕明, 任明旸, 张三国, 等.  眼轴长度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的效能研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4) : 269-27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4.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且呈现低龄化、更严重的趋势。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1],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以上。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近视率分别降至38%以下、60%以下和70%以下。中国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及检测设备和设置标准化专家共识(2019)"中制定了近视普查工作中视力检查和眼屈光度测定的规范流程[2]。控制和降低儿童近视率的关键在于防控,即在儿童发生近视之前进行有效防治。因此儿童近视筛查(普查)成为眼科的主要工作流程,是防治工作中考核的重要依据。睫状肌麻痹验光费时且有受检者畏光、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故依从性不佳[3]。目前,儿童近视筛查(普查)多以裸眼远视力加未扩瞳状态电脑验光为主要判断指标,而这2种指标用于近视筛查(普查)的效果如何?有无其他简单可靠、不良反应少的指标进行代替或添加以提高筛查(普查)效果?本研究拟探讨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近视筛查的效能。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