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叉头框转录因子F2小发夹RNA对人眼小梁网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6) : 405-41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6.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对小梁网细胞外基质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培养人眼小梁网细胞(HTMCs)分为Scramble对照组和FoxF2小发夹RNA(shRNA)组,构建FoxF2重组干扰载体FoxF2 shRNA,应用FoxF2 shRNA慢病毒颗粒感染HTMC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oxF2 shRNA的敲低效果及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Transwell计数实验分析HTMCs的迁移能力。

结果

体外培养的HTMCs呈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形态符合HTMCs形态学特征。FoxF2 shRNA组FoxF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2±0.02,显著低于Scramble对照组的1.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8,P<0.01)。FoxF2 shRNA组纤连蛋白(FN)、Ⅰ型胶原蛋白(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03、0.53±0.08和0.86±0.15,显著低于Scramble对照组的0.87±0.04、1.66±0.06和1.73±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8、18.81、7.50,均P<0.01)。FoxF2 shRNA组HTMCs的迁移数量为117.30±11.41,显著低于Scramble对照组的251.00±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P<0.01)。

结论

成功制备可特异性敲低HTMCs内源性FoxF2表达的FoxF2 shRNA病毒,并证实FoxF2干扰对HTMCs中ECM的表达及细胞迁移具有抑制作用。

引用本文: 刘爱华, 高美子, 黄亮瑜, 等.  叉头框转录因子F2小发夹RNA对人眼小梁网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6) : 405-41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6.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6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3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一种由于特征性视神经损伤,最终造成视野缺损,甚至致盲的眼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的病理性眼压升高是目前公认的POAG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小梁网房水循环失衡,房水排出阻力增加,从而引起的眼压上升为主要因素。小梁网是小梁细胞贴附于小梁柱上形成的筛网状结构,通过网眼引流的房水,其引流阻力直接与网眼大小相关,而小梁网细胞外基质蛋白(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成分和含量直接影响网眼的大小。因此,适量的小梁网ECM是维持房水循环系统正常的重要生理基础。叉头框转录因子(forkhead box,Fox)是一类翼螺旋/叉头型转录因子调节家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FoxF2蛋白是Fox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为间质转录因子,在上皮相邻的间质中特异性表达,参与调控上皮间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维持组织稳态,与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FoxF2的表达也参与细胞外基质和胶原的调控,沉默FoxF2后前列腺间质ECM的表达下降,而敲除了FoxF2基因的小鼠可能导致肠发育不良和肠组织Ⅰ型、Ⅳ型胶原的减少。然而FoxF2在眼部组织发育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中拟建立表达FoxF2小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的人眼小梁网细胞株,并通过敲低人眼小梁网细胞(human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s,HTMCs)中FoxF2的表达,检测胞外基质蛋白和HTMCs迁移的变化,探讨FoxF2在小梁网ECM中的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