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
青光眼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6) : 401-40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6.001
摘要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视神经损害是各类青光眼的最终结局。围绕这两大核心问题,近年来青光眼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青光眼影像学技术发现了新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通过在体、实时眼压测量装置的应用提高了对眼压波动的认识;新型青光眼药物的研发和手术方式的改进拓宽了治疗方法的选择范围;基因治疗与干细胞治疗为青光眼的根治提供了新的途径;联合影像学研究及深度学习技术的开发增加了青光眼早期检测和诊断的准确性;视神经保护和再生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由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关于致病基因、环境、解剖等多因素在青光眼发病中的联合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研发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平台、寻找基于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降压药物、探索视神经保护和再生的有效手段,成为青光眼诊疗技术研究新的课题和方向,青光眼研究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引用本文: 张秀兰. 青光眼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6) : 401-40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6.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青光眼是一类多因素相关的视神经疾病,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进行性凋亡、特征性的视神经损害和相应的视野缺损[1]。原发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类,闭角型青光眼可分为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开角型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tension glaucoma,NTG)和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2]。无论哪种类型的青光眼,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最终可致视神经损伤[3]。近年来,青光眼领域围绕这2个核心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增加了对青光眼发病机制、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理解,青光眼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