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基于眼底照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8) : 674-67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8.017
摘要
目的

提出基于眼底照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评价体系并评估其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建立基于眼底照相的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评价体系。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临床DR筛查的331例糖尿病患者662眼的彩色眼底照片,比较并评价专家诊断结果和智能辅助诊断结果。评价体系分为初级评价、中级评价和高级评价,初级评价为在所有接受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糖尿病患者中对非DR(NDR)的诊断一致率;中级评价为对已诊断为DR(1~4级)患者DR病变程度的诊断一致率;高级评价为在所有接受DR智能辅助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对于DR分级(0~4级)的诊断一致率。其中中级评价包括了2种评价方法,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性。

结果

专家诊断组结果显示,NDR患者占22.7%,轻度、中度和重度NPDR患者分别占19.9%、18.7%和25.7%,PDR占13.0%。智能辅助诊断组结果显示NDR患者占25.8%;轻度、中度和重度NPDR患者分别占19.7%、19.3%和22.8%,PDR患者占12.4%。按照本研究提出的评价体系,初级评价中智能辅助诊断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84.7%,Kappa系数为0.72;中级评价方法1中智能辅助诊断灵敏度(判断被测者患有重度DR的准确率)为88.4%,特异度(判断被测者患有轻度DR的准确率)为91.1%,Kappa系数为0.79;中级评价方法2中智能辅助诊断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93.3%,Kappa系数为0.75;高级评价中智能辅助诊断Kappa系数为0.62。

结论

基于眼底照相的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评价体系可用于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评价,可作为DR智能辅助诊断应用场景选择的依据。

引用本文: 郑博, 杨卫华, 吴茂念, 等.  基于眼底照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8) : 674-679.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8.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中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DR患病率为24.7%~37.5%,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2,3]。传统的DR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眼底照相获取视网膜照片,由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阅片诊断,存在主观阅片难以实现标准化、效率低、漏诊或误诊等问题。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用于DR诊断有可能改善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目前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有许多,通常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其中以深度学习技术为主[4,5,6,7,8,9]。并不是所有诊断技术都可以按照国际DR临床分期给出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系数都很好的结果,有的技术仅能实现"是否DR"的初步判别。因此,建立规范统一的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国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尚未真正用到临床中,尚无公认的相应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评价结果。本研究拟提出一种DR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评价体系,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