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
关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性方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9) : 689-69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9.001
摘要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属于难治性眼科疾病,基因疗法正在成为一种治疗IRDs的新方法。目前至少有26个相关的基因疗法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或将要开展,至少涉及不同类型IRDs的16个突变基因,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MERTK突变)、无脉络膜症(CHM突变)、青少年黄斑变性(ABCA4突变)、Usher综合征1B亚型(Myo7a突变)、X性连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RS1突变)、线粒体相关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ND4突变)、全色盲(CNGA3突变和CNGB3突变)、性连锁遗传RP(RPGR突变)等。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基因治疗以及适用于晚期RP患者的、利用异种成视力基因再造感光细胞的光遗传基因治疗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采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基因载体治疗对由较小基因突变造成的隐性IRDs,特别是原发病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视细胞的IRDs具有较好的疗效,有可能成为将来的首选治疗方案。关于针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IRDs或较大基因突变引起的隐性IRDs的基因编辑技术动物实验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近年来,以RNA治疗为基础的寡核苷酸疗法对目前不适于AAV载体基因治疗的大基因突变所致IRDs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相关疗法的临床研究值得关注,应用不同生物疗法造福于中国IRDs患者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引用本文: 庞继景. 关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性方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9) : 689-69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9.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罕见病是指发病率较低的疾病,至今国际公认的罕见病近7 000种,其中约80%为遗传性疾病,约50%在婴幼儿或者儿童期发病,目前仅不足5%的罕见病有明确的治疗方案。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各类罕见病患者超过1 000万例[1]。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或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 or inherited retinal diseases,IRDs)属于眼科罕见病,由于遗传缺陷而导致患者视网膜功能丧失和/或进行性退化,常在幼儿或青少年时期即出现可逆性或不可逆性视力损害。IRDs是难治性眼科疾病,多表现为蛋白质水平代谢异常,可通过调节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基因、转录和翻译而实现治疗的目的[2,3]。目前治疗IRDs的方法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值得关注。临床医生应关注目前相关研究进展,提高从基因、RNA和蛋白质水平对遗传性眼病的认识。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