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白内障术中房角镜指导下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评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1) : 47-5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1002-00465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房角镜指导下房角成形术(Phaco-GAAP)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纳入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22例25眼。所有患眼均接受Phaco-GAAP手术,术中先进行黏弹剂辅助下房角成形操作,再用房角镜观察并记录术眼360°房角周边前粘连(PAS)部位及范围,对未完全开放处的房角行二次房角成形操作,记录房角PAS范围。若2次房角成形后房角PAS范围依然>180°,则术中联合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随访,主要效应指标包括眼压、房角PAS范围、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和手术并发症,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条件成功定义为术后联合药物应用眼压可控制到≤21 mmHg,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未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术后1个月、3个月评估房角PAS范围。

结果

25眼术前、Phaco-GAAP术中第1次和第2次房角成形后房角PAS范围分别为[270(225,360)°]、[165(110,215)°]和[100(35,17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2,P<0.001),其中术中第1次房角成形后PAS范围小于术前,第2次房角成形后PAS范围小于第1次房角成形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次房角成形后房角PAS范围≥180°的比例由48%下降到24%。随访末期完成房角镜检查的13眼术前、术毕、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房角PAS范围分别为[240(195,305)°]、[60(25,182.5)°]、[170(120,275)°]和[180(140,28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31,P<0.001),术后1个月、3个月术眼PAS范围明显小于术前,但均大于术毕时房角PAS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4、0.011、0.003)。术眼手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眼压值分别为(40.19±17.23)、(15.80±7.98)、(13.89±5.09)、(12.80±3.79)和(13.24±2.78)mmHg(1 mmHg=0.133 kP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31,P<0.001),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眼术毕与术前PAS范围呈正相关(rs=0.409,P=0.042)。所有术眼及术后各时间点抗青光眼药物使用均少于术前。术后1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均为95.8%,术后3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5.8%和100%。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局限性前房角出血,发生率为68%,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Phaco-GAAP术中可定量观察房角PAS范围并指导二次房角成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引用本文: 王瑾, 牟大鹏, 张烨, 等.  白内障术中房角镜指导下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评价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1) : 47-5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1002-0046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Phaco-GSL)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成形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viscogonioplasty,Phaco-VGP),是目前国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PACG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房角关闭致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及视神经损害。既往研究发现,单纯晶状体摘出手术可通过增宽房角改善房水排出,但是其对于房角粘连范围超过180°的PACG患者来说,改善房角的狭窄或粘连作用十分有限,同时长期周边虹膜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e,PAS)会造成小梁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从理论上来讲,晶状体摘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或房角成形术可在改善房角结构基础上解除房水排出阻力,从而达到对因治疗的目的,进一步提高PACG的治疗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