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临床视觉电生理记录结果中常见伪迹的甄别及处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2) : 146-15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416-00166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过程中产生伪迹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25 001例,对照国际视觉电生理协会指导标准所提供的标准波形,确定典型的伪迹波形,分析其特征和原因,并针对伪迹原因提出减少及消除伪迹的方法。

结果

25 001例中典型的伪迹波形有60例,常见原因可分为3大类:受检者因素、环境因素和机器设备因素,具体原因包括患者头面部肌肉紧张42例、瞬目9例、50 Hz工频伪迹4例、放大器异常2例、其他3例,分别占70.0%、15.0%、6.7%、3.3%、5.0%。处理策略:(1)检查过程中关注患者头面部肌肉紧张、瞬目、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可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流程,与患者交流放松身心;(2)建议使用高质量的50 Hz硬件陷波器,保证地线连接良好,移除视觉电生理仪器附近的大功率电器以降低50 Hz伪迹;(3)充分清洁皮肤,使参考电极阻抗降至1 kΩ以下减少阻抗伪迹。

结论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中伪迹的类型和原因呈多样性,检查者需要准确判断伪迹因素并及时有效排除伪迹,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同时加强临床医师对伪迹的了解,以便准确判读视觉电生理检查报告。

引用本文: 林俊, 李世迎. 临床视觉电生理记录结果中常见伪迹的甄别及处理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2) : 146-15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416-0016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临床视觉电生理是一种经典的客观视功能检查方法,借助图形或闪光等不同形式的刺激,通过体表不同电极采集并经仪器放大及计算机处理后,记录视觉通路上产生的一系列生物电信号。由于体表记录到的人视觉系统电反应强度较低,例如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幅值可以低至3 μV,远低于心电图的mV级,所以采集视觉电生理信号的设备非常灵敏,在临床检查中常常会混杂各种伪迹信号[1,2,3],这些伪迹对结果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导致结果误判,影响临床诊断。因此对伪迹信号予以甄别和排除是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得到准确结果的必要前提[4]。本研究通过大样本分析,探讨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中各种常见伪迹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