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外泌体在青光眼诊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2) : 173-17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429-00186
摘要

外泌体是由各种细胞分泌产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液中的纳米级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小囊泡,其内容物复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外泌体在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眼内外泌体通过运输青光眼相关蛋白、调节Wnt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外基质周转等参与小梁网细胞调节,从而影响房水循环;小胶质细胞外泌体介导视网膜神经炎症和相关的炎症信号通路。此外,眼内液中外泌体稳定存在,其中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RNA等内容物使外泌体具有作为青光眼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在青光眼治疗方面,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炎症,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失,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外泌体可通过血-视网膜屏障,输送神经营养因子、药物或其他治疗分子到靶细胞中,调节靶细胞的功能,为青光眼视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总结国内外青光眼与外泌体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外泌体在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早期诊断和治疗青光眼提供新思路。

引用本文: 酆欣婷, 张旭. 外泌体在青光眼诊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2) : 173-17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429-0018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外泌体是目前发现最小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液、唾液、脑脊液、尿液等各种体液中。由于外泌体在人生理状态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疾病诊疗中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对其研究越来越多。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及其轴突进行性丧失,并伴随视野缺损。原发性青光眼早期症状隐匿,不易被发现,在我国一半以上的患者被诊断为青光眼时即有严重视野缺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提示早期诊断对于降低视力损害的风险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外泌体是参与青光眼发病及进展的重要介质,同时可能作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及治疗载体。此类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可以穿过生物屏障,直接靶向目标受体细胞,递送治疗分子,可能为青光眼视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就外泌体在青光眼发生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