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代谢组学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2) : 178-18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808-00572
摘要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机体受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前后所有内源性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特征,为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提供指导。代谢组学主要依赖于色谱、质谱、磁共振波谱等分析化学技术获取数据,眼科检查标本通常为血液、泪液、房水等体液标本及小梁网、玻璃体或视网膜等组织。青光眼是一种具有特征性视盘损伤和视野缺损的视神经疾病,目前已有国内外研究者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青光眼动物模型或患者的代谢物轮廓特征,筛选出较多有价值的潜在代谢标志物以及与青光眼病情进展密切相关的代谢产物。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构成了生物信息系统,多组学联合研究的开展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对代谢组学概述的基础上,就青光眼基于不同组织、体液标本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卢运庆, 钟华. 代谢组学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2) : 178-18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808-0057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代谢组学的概念来源于代谢组,1999年由Nicholson等[1]于代谢轮廓分析中首次提出。代谢组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在特定生理时期内的全部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代谢组学则是对某一生物体系在特定生理时期内受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前后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 000)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相比于其他组学技术,代谢组学具有明显的优势:(1)作为生物信息传递的终端,代谢组学之前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任一环节的改变均可在代谢组水平得以表现,具有很强的综合信息优势。(2)与受到表观遗传调节和翻译后修饰的基因和蛋白质不同,代谢物可作为机体生化过程的直接标记,更易与表型相关联[2]。(3)以机体内动态变化的内源性代谢物质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放大基因和蛋白的微小变化,数量上也少于基因和蛋白质,检测相对容易和准确。(4)生物体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组成较基因组、蛋白质组简单,目前有很多小分子化合物的生化代谢网络已研究透彻,而对基因、蛋白质功能认识仍十分有限。代谢组学的研究可以在生物体内或体外,甚至直接在眼部水平进行。由于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的存在,使得眼部代谢组具有相对独立性,玻璃体和房水的代谢受全身环境影响小,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眼局部的代谢特征。因此,代谢组学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应用该技术可对不同疾病状态下眼部组织代谢物进行分析鉴别,筛选生物标志物,用于眼病的早期诊断,探索疾病发病机制及评价药物疗效等[3]。本文就青光眼基于不同组织、体液标本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