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蒸馏水处理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6) : 527-53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731-00355
摘要
目的

研究蒸馏水处理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活性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0年5—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56例156眼,将手术过程中收集的晶状体前囊膜标本156片等分为312小片。采用计算机取随机数法将其中157小片样本分为正常对照组23小片、阳性对照组10小片、平衡盐溶液(BSS)浸泡组61小片和蒸馏水浸泡组63小片,其中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阳性对照组直接用质量分数4%组织细胞固定液固定;BSS浸泡组中20小片浸泡1 min、21小片浸泡2 min、20小片浸泡3 min;蒸馏水浸泡组中20小片浸泡1 min、23小片浸泡2 min、20小片浸泡3 min。另选取125小片模拟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注吸过程,按照上述BSS浸泡组和蒸馏水浸泡组处理相应时间后,用装有BSS的瓶子在70 cm高度冲洗1 min。采用锥虫蓝-伊红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LECs密度、死亡数、死亡率及脱落百分率。将剩余小片分为正常对照组、BSS浸泡组和蒸馏水浸泡1、2、3 min组,其中BSS浸泡组浸泡3 min,其余分组处理同前,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LECs结构。

结果

BSS浸泡各组LECs边界清晰,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蒸馏水浸泡各组随时间延长,LECs逐渐胀大,死亡细胞边界不清。各组LECs密度、死亡数和死亡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59、98.918、130.600,均P<0.001),其中蒸馏水浸泡2 min和3 min LECs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浸泡1、2、3 min组LECs死亡数和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浸泡1、2、3 min组LECs死亡数和死亡率均高于BSS浸泡相同时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BSS浸泡1、2、3 min组和BSS浸泡联合冲洗组仅检测到少量LECs脱落。浸泡不同时间点,蒸馏水浸泡联合冲洗组LECs脱落明显,且随着蒸馏水浸泡时间的增加,LECs脱落范围增大。各组LECs脱落百分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670,P<0.001),其中蒸馏水浸泡组、蒸馏水浸泡联合冲洗组处理不同时间LECs脱落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浸泡组随处理时间延长LECs脱落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蒸馏水浸泡1、2、3 min组细胞破坏,其中浸泡2 min和3 min组LECs部分脱落。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蒸馏水浸泡1、2、3 min组细胞溶解破坏,亚细胞器肿胀,细胞间连接破坏;其中浸泡1 min和2 min组细胞与囊膜连接疏松,浸泡3 min组LECs与囊膜部分分离。

结论

蒸馏水浸泡可导致LECs死亡,其作用强度呈时间依赖性,蒸馏水浸泡联合冲洗可去除晶状体囊膜LECs。

引用本文: 张文文, 张荣沛, 刘亚军, 等.  蒸馏水处理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6) : 527-53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731-0035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晶状体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前囊膜混浊可导致晶状体前囊收缩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偏移[1],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2]。成人白内障术后3~5年PCO的发生率为20%~30%[3],儿童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比成人的增生和迁移能力更强[4],儿童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囊膜混浊的发生率接近100%,对视力发育有严重影响[5]。晶状体囊膜混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Nd:YAG激光囊膜切开或行囊膜切开术,前者相对简单,但术后仍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3,6],后者是一种侵入性方法。因此,预防白内障术后囊膜混浊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认为,白内障术后囊膜混浊与手术创伤刺激引起晶状体周围和赤道部残留LECs的增生、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有关[7]。目前,预防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囊膜混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1)抑制LECs的增生、迁移和EMT,如白藜芦醇药物的应用等以及植入疏水性锐边IOL或厚的囊内开口环以抑制LECs向后囊的迁移[8,9,10],但LECs仍残留在囊袋内,无法消除PCO发生的机制[11];(2)采用药物和手术结合的方法,尽可能清除囊膜中残留的LECs[12,13]。然而,许多药物对眼内组织的潜在毒性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4,15]。研究表明,蒸馏水局部应用的低渗透压特性可诱导晶状体囊膜上LECs溶解,而对眼内组织无化学毒性,且可通过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快速中和[16],推测其具有预防白内障术后囊膜上残留LECs活性作用,但目前相关人体临床试验结果存在分歧,蒸馏水对LECs的影响及最佳作用时间也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的分离前囊膜作为实验样本,探讨蒸馏水对LECs活性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及其联合BSS对LECs是否具有清除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