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时形态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6) : 561-56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112-00624
摘要
目的

观察白内障术中不同设计、材质及屈光度的折叠式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晶状体囊袋时的展开形态,探讨不同因素对IOL植入过程的影响。

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2021年2—8月于陕西省眼科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完成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1 005例。术中实时录像并记录IOL前襻、光学部、后襻在囊袋内展开的形态和时间及手术医师。植入的1 005枚IOL中疏水性681枚,亲水性324枚;C襻型733枚,板式272枚;一片式909枚,三片式96枚;预装式620枚,非预装式385枚。比较非常规植入各因素差异及IOL展开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OL植入形态的相关因素。

结果

前襻植入出现非常规形态14枚(占1.4%),包括反曲7枚、折叠4枚、扭转2枚、伸直1枚;后襻非常规形态101枚(占10.0%),包括推注器内卡顿49枚、折叠40枚、反曲10枚、断裂2枚;前、后襻抱臂需辅助分开22枚(占2.2%);光学部翻转4枚(占0.4%),光学部破损2枚(占0.2%)。使用C襻型IOL发生前襻非常规植入形态的比率高于板式I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亲水性、非预装、三片式、C襻型IOL发生后襻非常规植入形态的比率分别高于疏水性、预装式、一片式和板式I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00、61.400、81.885、7.587,均P<0.05)。发生前、后襻抱臂粘连22枚(占2.2%),均为疏水性IOL;发生光学部翻转4枚(占0.4%),均为非预装式IO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OL材质、装载方式、设计及手术医师均为后襻出现非常规植入形态的影响因素(OR=9.894、3.720、6.810、1.338,均P<0.05)。疏水性IOL平均展开时间为26.12(21.21,30.91)s,明显长于亲水性IOL的3.03(2.16,4.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03,P<0.05);C襻型IOL平均展开时间为25.53(19.41,30.25)s,明显长于板式IOL的2.70(2.08,3.6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64,P<0.05)。

结论

IOL在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过程非常规形态多样,植入疏水性、预装式、一片式、板式IOL可减少襻异常形态;植入亲水性IOL可以减少前、后襻抱臂,植入预装式可减少IOL光学部翻转的发生;植入亲水性、板式IOL可缩短手术时间。

引用本文: 谢雪, 梁娇娇, 曲来强, 等.  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时形态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6) : 561-56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112-0062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6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07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屈光手术时代,微创和精准是保证视觉质量持续恢复的关键。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设计及IOL推注装置的发展,IOL植入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迎来了新的挑战。无论采用预装式还是非预装式IOL植入系统,折叠式IOL植入过程中,并非所有IOL都能按照正常的形态顺利植入,前、后襻均会弯曲并被挤压到IOL光学部前表面,可能出现襻与光学部的粘连、异常折叠等现象。当IOL在植入过程出现非常规形态时,需要术者增加辅助器械做出调整,甚至术中进行IOL置换,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间,也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白内障手术不同设计的IOL植入过程中前、后襻及光学部的展开形态和时间,探讨不同因素对折叠式丙烯酸酯IOL植入过程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和研发IOL推注装置等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