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囊袋张力环植入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7) : 675-68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1112-0076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0年10月的同行评议文献,收集有关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联合CTR植入术(试验组)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IOL植入术(对照组)相比较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以平均差(MD)、比值比(OR)分别衡量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效应量,对术后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后发性白内障(PCO)、囊袋收缩综合征(CCS)、视网膜脱离(RD)等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共2 085眼,其中试验组1 054眼,对照组1 031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BCV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11;95% CI:-0.15~-0.07;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PCO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95% CI:0.15~0.36;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C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8;95% CI:0.01~0.65;P=0.02)。试验组患者术后R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 CI:0.05~0.82;P=0.02)。

结论

联合应用CTR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能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减少术后PCO、CCS和RD的发生。

引用本文: 李小禹, 曾维银, 谭青青, 等.  囊袋张力环植入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7) : 675-68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1112-0076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3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复杂白内障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独立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之外的一种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物,CTR可以在囊袋内形成环形支撑,将悬韧带功能正常部位的囊袋引入张力至悬韧带功能异常的部位,使支撑力均匀分布在晶状体囊袋赤道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CTR可以减少囊袋非对称性张力,增强囊袋对IOL的支撑,从而保证晶状体囊袋的形态和IOL植入的稳定。1991年,Hara等首先将闭合的硅凝胶CTR植入兔眼;1993年,Legler等首次将CTR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多种CTR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高度近视患者合并的白内障以核性白内障为主,晶状体核往往质地较硬、晶状体囊袋较大且松弛、后囊膜变薄且悬韧带功能变差,手术难度大,术中容易发生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术后易发生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囊袋收缩综合征(capsular contraction syndrome,CCS)、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等相关并发症。迄今已有多项研究比较了IOL联合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然而结果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CTR植入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上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