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离焦环大小及其与瞳孔直径的关系对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的影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8) : 776-78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214-00686
摘要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大小及其与瞳孔直径(PD)的关系是否会影响眼轴长度(AL)增长速度。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6月在北京茗视光眼科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3、6、9和12个月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陡峭曲率(Ks)和角膜平坦曲率(Kf)。根据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年角膜地形图差异图模式上离焦环直径(PPRD)与PD关系,将研究对象分为较大PPRD(LPPRD)组(PD<PPRD-0.9 mm)55眼和较小PPRD(SPPRD)组(PPRD-0.9 mm<PD<PPRD+0.9 mm)45眼。比较2个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不同时间点各参数差异。

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2个月,LPPRD组受检眼PPRD为(5.15±0.37)mm,明显大于SPPRD组的(4.75±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14,P<0.01)。LPPRD组戴镜后3、6、9和12个月AL增长量分别为(0.13±0.07)、(0.23±0.11)、(0.31±0.13)和(0.36±0.41)mm,SPPRD组分别为(0.06±0.05)、(0.11±0.06)、(0.14±0.07)、(0.17±0.08)mm,2个组受检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不同时间点AL增长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0.527,P<0.01;F时间=16.528,P<0.01),其中SPPRD组戴镜后不同时间点AL增长量均小于LPP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戴镜后3、6、9和12个月2个组受检眼Ks和Kf均较戴镜前明显降低,CCT均较戴镜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间Ks、Kf、CCT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PD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1.133,P=0.293;F时间=231.427,P=0.112)。

结论

离焦环大小及其与PD的关系是影响角膜塑形镜配戴后近视患者AL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PPRD更小者AL增长更缓慢,近视控制效果更好。

引用本文: 于嘉, 张晶, 周跃华, 等.  离焦环大小及其与瞳孔直径的关系对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的影响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8) : 776-78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214-0068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利用反向几何学原理设计的特殊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是目前临床上用于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常用手段之一,可重塑角膜形态进而控制眼轴增长,达到近视防控的目的[1,2]。临床实践表明,配戴角膜塑形镜在延缓眼轴增长方面效果良好[3,4,5],但控制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有研究者认为患者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和戴镜后形成的离焦环大小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6,7]。角膜塑形镜偏心配戴对近视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证实,戴镜后治疗区偏心改变离焦环与瞳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影响了进入眼内的有效离焦光线在视网膜周边形成近视离焦量的大小,从而对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增长的效果产生影响,即通过影响离焦环在视网膜周边形成的近视离焦量大小从而影响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控制的效果[8,9]。最新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参数设计、近视程度可能会影响戴镜后形成离焦环的大小[10]。因此,根据患者戴镜后形成离焦环的大小和角膜生物力学特性调整角膜塑形镜参数对提高近视防控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分析自然光线下离焦环大小及其与瞳孔的不同位置关系对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速度的影响,为临床上角膜塑形镜个性化验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