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周血脂质水平和炎症指标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相关性。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确诊为POAG的86例患者作为POAG组,同时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86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测量视野平均缺损(MD)。采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表达水平。筛选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POAG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确定各危险因素与POAG患眼眼压及MD之间的相关性。
POAG组HDL水平为(1.59±0.4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0.5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P=0.016)。POAG组LDL水平为(3.34±0.66)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8±0.7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0,P=0.013)。POAG组白细胞水平为(6.91±1.60)×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1.2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9,P<0.001)。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LDL水平升高(P=0.039,OR=2.354,95% CI:1.105~5.303)和白细胞水平升高(P=0.044,OR=1.310,95% CI:1.007~1.703)是POAG发病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POAG患者外周血LDL和白细胞水平均与眼压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610,P<0.001;r=0.358,P=0.001);LDL水平与MD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0.496,P<0.001),白细胞水平与MD呈弱负相关(r=-0.235,P=0.030)。
外周血LDL和白细胞水平升高是POAG患病的危险因素,并与POAG患者眼压呈正相关,与MD呈负相关。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青光眼是一种多因素诱发的进行性视神经病变,是世界上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1.12亿青光眼患者,青光眼总患病率将达到3.5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伴有特征性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形态学改变且不伴有其他眼病或先天异常的视神经病变。该病变与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死亡有关。高眼压是POAG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眼压可以控制POAG的发生和发展。然而,POAG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血脂代谢异常与POAG有关。Mohammad等对伊朗40例POAG患者和40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发现,外周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s,TG)水平与POAG患病相关。唐冰花等对中国80例POAG患者和80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发现,POAG患者外周血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Modrzejewska等对比波兰56例POAG患者和5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也发现,与白内障患者相比,POAG患者HDL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显著升高。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也是POAG潜在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POAG患者结膜内炎症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非青光眼患者。同时,也有证据表明,POAG患者的小梁网组织中存在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已被证实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发性急性前葡萄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炎、假性剥脱综合征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部疾病中具有作为生物标志物和预测因子的潜在作用。但是这些炎症指标与POAG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探讨人外周血脂质水平和炎症指标与POAG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