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近视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9) : 939-94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330-00221
摘要

近视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效干预手段相对匮乏。主流观点认为近视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表观遗传可能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发生的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水平和功能上的改变,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等)、组蛋白修饰和mRNA修饰等,它们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参与近视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调控巩膜基质重塑、眼球细胞增生、视网膜发育等过程共同调节眼球的形态特征,并最终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表观遗传为探索近视干预靶点带来新思路,目前已成为近视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对近视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实施提供参考。

引用本文: 龚蔚, 刘堃, 何鲜桂. 近视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9) : 939-94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330-0022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目前全球约有20亿近视患者,预计至2050年,接近一半的人口(48亿人)将患有近视[1]。近视不仅造成患者视力下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高度近视还会增加眼底病变发生风险,其导致的近视性黄斑病变已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2,3]。然而,现有的干预手段整体上难以遏制近视进展态势,探究近视发病机制以寻求有效干预靶点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