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患者的病毒学检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10) : 985-990.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216-00056
摘要
目的

调查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患者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时的病毒学检测结果,以及多种病毒检测手段的诊断效能。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植片失功患者14例作为植片失功组,同时连续纳入大泡性角膜病变(BK)患者15例作为BK组,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具有角膜移植手术指征。手术当日取静脉血获得血清样本,角膜移植术中获得房水及角膜组织标本。采用PCR法检测房水、角膜标本中病毒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房水中病毒抗体含量,并计算Goldmann-Witmer系数(GWC)。检测病毒种类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VZV)和巨细胞病毒(CMV)。植片失功组是否存在高眼压表现、既往多次角膜移植手术史及病毒性角膜炎病史与任一病毒检测结果阳性间的关系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

结果

植片失功组本次角膜移植术中病毒检测共9眼(9/14)至少一项病毒检测结果阳性,其中CMV阳性6眼(6/14),VZV阳性3眼(3/14);房水PCR阳性5眼(5/14),角膜组织PCR阳性5眼(5/14),房水病毒抗体GWC升高3眼(3/10),病毒DNA与抗体检测的一致性较差。BK组检测发现2眼(2/15)房水CMV GWC系数升高。植片失功组病毒检测阳性率为64.2%(9/14),明显高于BK组的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植片失功组中7眼(7/14)有高眼压表现、3眼(3/14)有多次角膜移植手术史、6眼(6/14)既往有病毒性角膜炎病史,但以上因素均与术中病毒检测结果一致性差(kappa=0.143、-0.155、-0.286)。

结论

病毒感染为植片失功的常见病因,再次行角膜移植术中联合多种病毒检测手段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毒感染状态,指导后续治疗。

引用本文: 郭雨欣, 孙彬佳, 彭荣梅, 等.  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患者的病毒学检测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10) : 985-990.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216-0005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植片失功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直接原因。既往认为,植片失功的主要病因包括角膜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植片内皮细胞的自然衰竭。随着角膜移植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用药的不断改良和规范,植片失功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然而,近年来有关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感染引起植片失功的报道逐渐增多[1,2],国内尚无相关发病率统计。国外文献报道,取角膜移植术后失功的植片进行检测,3.9%~14.3%呈病毒阳性[3,4],可见病毒感染已成为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感染多为术后数日至数年出现的角膜内皮炎,其发病可能与既往隐匿感染漏诊、局部组织内潜伏病毒激活和角膜植片病毒传播有关[1,2,5]。裂隙灯显微镜下的典型表现为角膜局限或弥漫水肿,并且水肿区的角膜内皮会出现散在或斑块状的污秽色素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部分合并小梁网炎者可出现中度眼压升高[6]。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临床诊断时常依赖于房水或角膜组织的病毒PCR检测。然而,对于病程较长的病例单纯应用PCR检测能否有效诊断病毒感染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患者行再次角膜移植手术时病毒学检测结果以及多种病毒检测手段的诊断效能。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