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非睑缘炎与睑缘炎患者睑缘真菌、细菌及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10) : 998-100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731-00354
摘要
目的

观察非睑缘炎与睑缘炎患者及不同年龄非睑缘炎患者睑缘真菌、细菌及蠕形螨的分布特点。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前睑缘炎患者98例和后睑缘炎患者99例,分别作为前睑缘炎组和后睑缘炎组;并纳入同期于眼科门诊首诊为屈光不正的患者100例和玻璃体混浊患者200例作为非睑缘炎组。对所有患者双眼进行睑缘真菌、细菌及睫毛蠕形螨检查,并进行真菌孢子及睫毛蠕形螨计数检查。比较非睑缘炎组不同年龄间以及前睑缘炎组、后睑缘炎组和非睑缘炎组睑缘真菌、细菌及睫毛蠕形螨阳性率和载量的差异。

结果

非睑缘炎组不同年龄患者睑缘细菌、真菌和睫毛蠕形螨阳性率及蠕形螨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34、10.36、51.57,H=35.66;均P<0.01),其中≥60岁者睑缘细菌阳性率、睫毛蠕形螨阳性率及蠕形螨载量均明显高于<60岁者,睑缘真菌阳性率明显低于<60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睑缘炎组、后睑缘炎组和非睑缘炎组患者标本中细菌和真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6.36,均P<0.01),其中前睑缘炎组睑缘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后睑缘炎组及非睑缘炎组,前睑缘炎及后睑缘炎组睑缘真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睑缘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间睫毛蠕形螨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74)。前睑缘炎组和后睑缘炎组睑缘真菌孢子数和睫毛蠕形螨计数均高于非睑缘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睫毛蠕形螨阳性组睑缘细菌阳性率为45.7%(156/341),明显高于睫毛蠕形螨阴性组的25.6%(40/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P<0.01)。2个组间睑缘真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0)。

结论

睑缘正常人群中,≥60岁者睑缘蠕形螨及细菌感染增加而真菌感染较少。真菌及细菌感染是睑缘炎患者睑缘的主要感染源,睑缘炎患者睑缘蠕形螨检测阳性增加细菌感染机会。

引用本文: 王璐璐, 孙声桃, 余晓菲, 等.  非睑缘炎与睑缘炎患者睑缘真菌、细菌及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10) : 998-100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731-0035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睑缘炎是一种眼睑边缘的慢性炎症,可导致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和视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睑缘炎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认为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丙酸杆菌,以及蠕形螨是睑缘炎的主要病因[1,2]。虽然蠕形螨在睑缘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但其发病原因仍存在争议。有报道称,与蠕形螨相关的芽孢杆菌,而非蠕形螨本身,会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如毛囊蠕形螨相关细菌奥勒罗芽孢杆菌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3 000 Da和62 000 Da抗原蛋白诱发宿主产生免疫反应,加重睑缘炎症[3,4]。另外,有研究发现念珠菌属和青霉菌属也是慢性睑缘炎的原因之一[5]。马拉色菌也被认为是睑缘炎的致病真菌之一[6],但马拉色菌是人体的正常定植真菌,所以真菌对睑缘炎的致病性存在争议。正常皮肤黏膜表面黏附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可以改变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并且与疾病的发生相关[7]。随着年龄改变,皮肤黏膜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微生物群落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与疾病的发生相关[8,9,10]。本研究检测非睑缘炎及睑缘炎患者睑缘部位的真菌、细菌及蠕形螨的分布和定植量,以期为睑缘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