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轴性近视患者非病理性眼组织变化的报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11) : 1115-112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0621-00013
摘要
目的

描述人眼的非病理性近视相关特征。

方法

基于组织形态学与临床研究,分析与近视眼轴增长相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

结果

在轴性近视眼中,眼球形状由球形变为长椭球体,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密度和视网膜总体厚度均减少,以赤道后部最为明显,其次为赤道部。脉络膜和巩膜变薄,以后极部最为明显,锯齿缘最不显著。巩膜成纤维细胞活性发生改变,细胞外基质成分变化与重塑。Bruch膜(BM)体积增加,但其厚度与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中度近视时,BM开口发生移位,通常朝向中心凹的方向,导致BM突出至鼻侧视乳头内区而在颞侧(如视乳头旁gamma区)缺失;视盘呈垂直椭圆形,中心凹至视盘的距离增大但不伴黄斑区BM的延长,kappa角减小;视乳头黄斑的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纤维变直拉长。高度近视时,BM开口和视盘增大,筛板、视乳头周巩膜缘(如视乳头旁delta区)和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边界组织变长变薄,形成圆形gamma区和delta区。

结论

全面描述非病理性近视的眼部变化对于更好地了解近视眼轴增长的机制、病理性结构改变,以及近视导致的心理生理后遗症对视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本文: 国际近视研究院, 章歆梓, 王菁菁, 等.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轴性近视患者非病理性眼组织变化的报告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11) : 1115-112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0621-00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848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轴性近视与眼部各种非病理性和病理性组织学及肉眼变化有关[1,2]。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当眼轴过长导致图像聚焦在视网膜前面时就会发生轴性近视。在轴性近视眼中,眼部结构变化是眼轴增长的结果,主要影响位于锯齿缘后方的组织。本研究描述了与轴性近视相关的非病理性眼部组织变化,并以屈光度数为-6.0~-8.0 D和眼轴长度为26 mm作为临界值,区分轻至中度近视与高度近视之间的变化[3]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