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采用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愿行TransPRK的患者56例56眼和SMILE患者52例52眼,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收集术眼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曲率(Km),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反应分析仪测量的角膜补偿眼压值(IOPcc)、角膜阻力系数(CRF)、角膜滞后量(CH)及19个重复性较好的力学红外信号波形参数。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各测量指标的差异。
2个组术后1个月、3个月术眼CCT、Km及IOPc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后1个月CRF、CH、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h1、h2、h11、h21、dive1、dive2、mslew1较术前下降,path1、path2、path11、aplhf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后3个月CRF、CH、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h1、h2、h11、h21、dive1较术前下降,path1、path2、path11、aplhf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LE组术后3个月dive2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TransPRK组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dive1、dive2大于SMILE组,CH、path1、path2、path11小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ransPRK组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h2、h21、dive1、dive2大于SMILE组,path1、path2、path11小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TransPRK和SMILE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均减弱,术后早期TransPRK眼反应分析仪红外波形力学参数优于SMILE。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扩张是角膜屈光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而角膜生物力学的失代偿被认为在术后角膜扩张中起关键作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分别是目前表层屈光手术与基质层屈光手术的代表术式,其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生率以及生物力学改变量均小于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然而,TransPRK与SMILE这2种"无瓣"的手术方式对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存在争议。已有研究比较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SMILE术后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测量的传统粘弹性参数,发现角膜阻力系数(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和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拟比较中度近视患者TransPRK与SMILE术后早期ORA新的生物力学红外波形参数改变,为中度近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