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不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对中国儿童近视患病率长期影响的模拟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12) : 1203-120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624-00294
摘要
目的

评估3种不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对中国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的长期影响。

方法

以儿童屈光不正研究的横断面数据作为近视原始患病率,广州双生子眼病研究的10年纵向数据作为近视原始发病率,并基于广州户外活动纵向研究数据得出户外活动干预的效应量。提出3种不同的干预方案,即对1~6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a)、对1~3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b)和对幼儿园最后1年至小学3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c),不同干预方案中户外活动干预均指每日增加40 min的户外活动时间。模拟分析假设患病率随发病率下降和儿童就读年级的升高而递减,高度近视儿童的近视程度也随着近视发病的延迟而下降。

结果

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儿童整体近视患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方案a实施5年后人群近视患病率由34.67%降至25.71%,实施10年后降至24.89%,平均每年下降0.98%;方案b和方案c对儿童近视患病率的长期影响相似,实施10年后近视患病率分别降至26.00%和26.20%,平均每年下降0.87%和0.85%。方案a带来的近视度数降幅最大,实施5年后原15岁高度近视人群的平均屈光度为-5.94 D,实施10年后为-5.88 D;其次为方案b,实施第5年和第10年的屈光度分别为-6.08 D和-6.02 D。

结论

对小学1~6年级儿童实施强化户外活动干预可能是降低近视高发地区人群总体患病率的较佳策略。

引用本文: 陈燕先, 张健, 韩晓彤, 等.  不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对中国儿童近视患病率长期影响的模拟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12) : 1203-120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624-0029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近视的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47.58亿近视患者[1,2]。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持续攀升的近视患病率和发病率以及发病低龄化的问题尤为严峻[3,4,5]。据权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近视患病率在6~7岁小学生中低于10%,在15~18岁高中生中达到80%,而大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已超过90%[6,7]。近视不仅给广大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健康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8]。近视防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因素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9,10,11],其中增加户外活动被广泛证实是可降低近视发病风险的有效干预措施[12,13]。每日增加40 min户外活动可使近视发病率降低约3%[14],而每日增加80 min户外活动可使近视发病率降低约9% [15]。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中,"增加日间户外活动"已被列为近视防控的一项重点推荐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中也特别提到,儿童青少年应增加户外运动以预防近视。但增加中小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存在"落地难"的问题,且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干预标准和要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差异较大。如何制定效果最优、可行性最强的户外活动干预方案是进一步规范和推广近视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核心在于提前预估不同户外干预方案对人群总体近视患病率带来的可能收益。因此,本课题组开展了一项数据模拟研究,评估采用3种不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对中国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的长期影响,为在我国更好地推行户外活动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